2021年,县卫健局共收到提案9件,其中主办件7件,会办件2件。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提案办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沟通,注重面商,按时办复,圆满完成了提案办理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我局高度重视政协提案答复工作,为切实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接到承办件后,及时进行分类、细化,并于1月29日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建议提案办理事项。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办理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具体承办股室,对办理程序、方法、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建立由承办股室起草,办公室汇总,分管领导把关,主要领导签发的办理程序,确保了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为切实把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好,我局制定下发《县卫生健康局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方案》,成立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建议提案的交办、会办、沟通、答复、落实等各个环节,为办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建立建议提案登记、领导审批、分类办理、定期催办、沟通协调、跟踪落实等“六项制度”。
(三)加强协调,注重实效。对主办件,由分管领导带头,对相关提案进行调研,涉及其他会办单位的,积极联络,收集形成最终意见;对会办件,积极与主办单位联系,及时拟写相关意见,由分管领导审阅、主要领导签发后办复。对于部分提案暂时无法解决的,在办理过程中特别注重沟通联系,准确了解委员提出提案的缘由、解释相关政策,诚恳征求委员们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取得委员满意。
二、建议提案办理具体情况
今年,我局共承办政协提案9件,其中主办件7件,分别是第91号、92号、93号、94号、95号、96号、97号,会办件2件,为第54号、124号,均已将会办意见书面材料交给主办单位。下面,就7件主办件具体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李昌雄、刘文杨、何平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议》(第91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一是不断强化宣传导向。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主阵地作用,在门诊部、住院部等显著位置,通过宣传海报、LED滚动字幕等方式宣传分级诊疗政策,引导患者按分级诊疗政策进行就诊。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重要意义和工作进展情况,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分级诊疗的信任度,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就医理念。2020年12月,全县共组织培训医务人员2400余人,制作宣传专栏287个,覆盖全县所有村(社区),入户发放分级诊疗政策宣传折页20余万份。
二是加快补齐基层医疗机构“软件”短板。加强医院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支持医学院校毕业学生优先到基层工作,为引进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我局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县举行业务知识讲座培训,组织各医疗卫生机构将优秀人才选派至上级医院学习。同时,利用“互联网+远程医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县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采取定向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县聘镇用”方式不断充实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力量。截止到2020年底,我县已完成146名全科医生和108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任务。
三是强化医共体医疗资源共享。实行资源互联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制度,从制度上约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广大患者首诊在基层,有效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同时,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参与组建的医共体,每周定期选派专家坐诊,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县医共体搭建远程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远程音视频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县域临床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让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县级医院服务,为我县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起到有力保障。2021年1月至4月下派专家共接诊1864人次,查房2220人次,会诊1546人次,手术36台次,业务培训15次,全县已开展远程平板静态心电会诊1285例,动态心电诊断会诊49例,远程影像预约诊断3464人次。
四是强化分级诊疗约束激励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试行)》(荆政办文〔2020〕10 号)和《进一步完善荆门市分级诊疗市外转诊的通知》文件精神,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患者在上级医疗机构救治后病情稳定,只需接受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和护理等服务的,及时转至下级医疗机构接续治疗。建立健全分级诊疗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指标体系,定期监测考评,考评结果与医疗机构医保资金结算挂钩。建立日常监管处置机制,对未严格落实转诊规定、擅自违规转诊患者的,该医疗机构结算医保资金时,相应扣减该患者在上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保统筹支付资金;对未充分履行告知 义务,因转诊程序、知情同意、政策宣传等落实不到位,导致患者医保报销损失的,该患者医保应报销但未报销的费用由该医疗机构承担。2021年1-4月,全县共接收县内上转358人次,县外上转229人次,县内下转22人次,县外下转 6人次。
五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结合当前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和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行为,不断加强行风、医德医风教育;医共体每季度定期开展医疗质量专项检查,重点对医疗文书书写,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院感控制,手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二)关于朱永科委员提出的《关于对全县乡村医生开展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培训的建议》(第92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一是筑牢基层农村卫生网底。继续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项目,培养一批大专学历立志扎根基层的乡村医生,以筑牢基层卫生网底,全面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截止到2020年底我县已完成108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任务。
二是着力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全县256个村卫生室均按“五化”建设达标,为每个村卫生室配齐电脑、打印机、健康一体机、智能急救服务包等设施设备。对村卫生室实行“八统一”一体化管理,由分管院长任村卫生室法人代表,实行村办镇管。
三是着力完善村医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了村医基本药物补助、年运行经费、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养老保险补助及家庭医生签约等各项补助经费,确保了村医待遇,进一步稳定了村医队伍。
四是强化村医急救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下派执行院长和医疗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能力。县级医疗专家和卫生院业务骨干以镇为单位,每月底召开乡村医生例会,对本辖区所有村医进行现场急救最实用的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异物卡喉窒息急救用的海姆立克手法等基本技术培训。2021年3月24日,依托县人民医院对全县256个村卫生室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医举办了全县乡村医生急救技能培训班,并进行现场考核,确保所有培训村医人人过关。
(三)关于李昌雄、刘文杨、文茂林、何平委员提出的《关于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公立医院人才储备的建议》(第93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一是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局每年都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汇报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争取领导重视,协调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在卫生人员编制、人才引进、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县委编办对我单位用编计划申报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力保障用人单位紧缺人才的用编需求,只要有空编,基本上保证应招尽招,每年考试招聘和人才选拔用编保障力度较大。落实乡镇卫生院职称评聘优惠政策,放宽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晋升晋级指标及条件,2020年11月,解决了2017年之前取得的高级职称没有聘到相应岗位缩短聘期至1年的问题,并向市人社局汇报,市人社局研究决定,先行从县人民医院试点,将沙洋县人民医院岗位设置专业技术比例设置提高到2:5:3,显著提高了中高级岗位的比例,同时将人民医院自聘人员纳入到岗位设置,分类聘岗,起到了吸引人才、留住高级人才的作用。
二是多方招募、培训人才。招一批,一是每年根据各单位编制及人才需求情况适时拟定招录计划,并适当将有限的指标倾斜,2020年我县招考专业技术人才94名,其中公共卫生人才33名,补齐公共卫生短板;二是赴高校专场招聘。根据卫生系统人才发展需要,组织各个医院到各大高校进行招聘,今年招聘专业技术人才40余名(专科5名、本科35名、硕士研究生1名)。三是通过组织部每年开展“招硕引博”的工作,已为人民医院引进硕士研究生5名,协调各单位对新引进人才安排住房,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做到人才引得进、用得上、发挥好、留得住。带一批,用活建立医共体和晋升职称的相关政策,下到基层服务,县带镇,镇带村,在招不来引不进的情况下自我成长。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我县目前已有148人取得全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并注册,2019年培训54人参加全科医生考生成绩均合格,等待证书发放,2020年20人正在培训中。按照城乡每万名服务人口配备3-4名全科医生的要求计算,我县目前培养的全科医生已达到需求。
(四)关于李昌雄、余书泽、刘文杨、文茂林、何平、李秀丽、彭林委员提出的《关于推进健康沙洋建设的建议》(第94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加强研究。一是草拟《沙洋县推进健康沙洋行动实施方案》,并下发各地各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待县委研究审核后下发各地按要求实施。二是拟定《实施健康沙洋行动方案》,下发各股室、县监督执法局、县疾控中心及各医疗机构,由各股室、县监督执法局、县疾控中心及各医疗机构按任务分解开展各项工作。三是制定《沙洋县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下发各医疗机构,按要求开展急救工作。
2.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电视台等媒体等广泛宣传,结合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多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2021年一季度各地各单位更新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栏400余期,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00余次,各镇(区)于3月份分别在中小学、村(居)组织开展了环境健康宣传系列活动,覆盖全县20余所学校。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开展健康学校建设。
3.积极开展活动,养成健康习惯。常态化开展周五大扫除活动,结合冬季爱国卫生运动,发出“干干净净迎新春,文明健康过大年”活动倡议书,引导居民养成文明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冬季爱国卫生运动共清除卫生死角600余处,清除垃圾杂物约400余吨,清理整治“四害”孳生地140余处,完善灭鼠设施2100余处。通过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活动,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等发挥控烟引领作用,把各级党政机关、医疗卫生单位、学校建成无烟单位;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健康镇村等健康细胞建设。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各种慢性病进行干预管理,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促进生殖健康,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等,达到提升人均健康寿命目的。
4.认真主动谋划,保障救护网络。沙洋县120急救指挥中心、中医院及妇幼保健医院二级急救站已开工建设,后港镇、拾回桥镇、沈集镇、五里铺镇四个一级急救站利用现有业务用房进行改扩建,已投入使用;其余8个乡镇一级急救站已纳入规划设置,后期将陆续改扩建。
(五)关于释净心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疫后群众心理关怀的建议》(第95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成立了沙洋县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心理疏导领导小组,共有心理疏导专干与咨询师42名,并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4次,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二是做实做足心理疏导工作。开通心理服务专线,对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目前在使用的集中隔离场所安排专人为境外及重点地区返沙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工作。累计为172名新冠肺炎患者以及1036名密切接触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目前在使用的集中隔离场所安排专人为境外及重点地区返沙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1500余人。对医务工作者、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合理安排休息,及时疏导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六)关于朱博、吴伏楚、张玲芳、章红钰、聂艳委员提出的《关于在城区密集场所安装使用快速红外线体温探测仪的建议》(第96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一是加强疫情组织管理,持续保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体系有序运转。二是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密集场所均安装了红外线测温仪,定期开展重点场所环境与重点人员核酸检测,严防疫情反弹。已累计对外环境采样检测11771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45650人次,均未检测出阳性样品。对农贸市场、商超等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培训,累计培训40余场,培训人数3000多人。三是强化疫情防控督导工作,定期开展对发热门诊、学校、商超等重点场所开展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工作,要求其严格落实进出口测温“扫码”等防控措施。累计开展督查100余次。已于5月8日将办理结果以书面形式回复委员。
(七)关于曾令国、韩国华、郭安贵委员提出的《关于在沙洋人民医院开辟听力残疾鉴定服务的建议》(第97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一是根据中国残联《关于制发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通知》(残联发[2008]1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精神,省残联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残联严格残疾等级标准、严格办证程序,严防非正常办证的发生,特别是对直观评定作了严格的规定,有些特殊鉴定如听力残疾鉴定时还需要在医疗机构借助医疗仪器做ABR(脑干诱发电位)检查,而县人民医院因专业技术、机器设备、专项经费的制约,目前尚未未配备其专业设备,且该专业设备仅用于听力残疾鉴定和司法鉴定,县人民医院与县残联达成协议,引导患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荆门一医做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再凭检查结果直接到县人民医院做听力残疾鉴定。
二是我局将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县残联争取政策支持和筹措资金添置专业听力鉴定设备,同时选派科室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听力残疾鉴定设备专业技术知识,并取得相应鉴定资质,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切实推进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加紧补齐残疾人民生领域短板,整体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水平。
虽然我局在提案办理工作中采取了以上措施,确保了我局承担的政协提案办理的及时有效,但与委员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不断研究提案办理工作中的新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加大沟通协调力度,进一步提质提效,以便提高提案办理工作水平,争取办理工作进一步高效。
沙洋县卫生健康局
2021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