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沙洋县着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备、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在汉津大道与开源大道交汇处,沙洋县妇幼保健院正在紧张地施工中,目前该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完成建设,后续将进行二期桩基检测与地下室建设,预计今年8月交付使用。沙洋县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汪凤兰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沙洋县妇女儿童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基础条件,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
毛李镇瞄集村距离沙洋县城约 25公里,服务群众约3000 人。曾经因为条件受限,该村卫生室环境破旧不堪,而如今,这里医疗条件脱胎换骨,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原来村卫生室条件差,如今环境好、服务好。”毛李镇瞄集村村民王云寿高兴地说。
沙洋县依托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十三五”以来,沙洋县城乡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顺利实现整体搬迁,县妇幼保健院正紧张施工,262个村卫生室、所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为方便群众就医,“十三五”期间,沙洋县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补充,联合12家镇卫生院组建沙洋县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同时,率先开展荆门市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所有医疗机构实现双向转诊平台互联互通,实行电子化双向转诊,一站式办结,打通了“病人不跑信息跑”的双向转诊绿色服务通道。沙洋县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以实现“三通、六统一”为目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抓手,优质资源下沉、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让群众看病“不折腾”,享受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沙洋县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开展“三个一批”(“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行动,严格落实健康扶贫“985”报销政策,全力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助力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健康生活。2020年,县域内贫困人口住院、大病及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分别为95.56%、86.99%;县域内贫困人口住院全部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制”即时结算,贫困人口全部落实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完成大病专项救治3800余人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沙洋县卫生健康事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不断落实完成健康沙洋2030行动规划各项任务,大力引导医养结合、健康养老、康复养护等大健康产业有序发展,以更实的举措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全县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